
中新網黑龍江新聞11月3日電(記者 史軼夫)為推進《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》有效實施,打造宜居“幸福之都”,11月2日,哈爾濱市道里區政協副主席榮為帶領教科衛體委員會,來到愛建街道辦事處,對區城管局、愛建街道開展廚余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實地調研與專項民主監督。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包丹,區科協主席、區政協科技界別副主任柳兆林,愛建街工委書記魏瓊,區城管局副局長吳曉亮,區政協科技委副主任姜峰,區政協衛生委副主任司良群及科技、教育界別委員參加。
愛建街工委書記魏瓊介紹了愛建地區以“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”為目標,加快建立分類投放、收集、運輸的垃圾處理系統,逐步形成以法治為基礎、政府推動、全民參與、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。重點開展多元化宣傳,提高居民分類參與積極性,通過微信群、朋友圈等網絡平臺進行線上宣傳,便捷高效;通過社區網格員和志愿者深入社區發放宣傳海報、張貼宣傳單和宣傳欄等方式線下宣傳,營造氛圍;舉辦垃圾分類知識業務大講堂、特色游戲宣傳小課堂,提高參與度。

一行人實地踏查了中興家園社區、珍粥道餐廳等場所,聽取工作人員介紹垃圾箱房分布、居民廚余垃圾產出投放現狀等情況,了解到道里區垃圾分類工作正在按照相關條例要求穩步實施,相關部門各盡其職圍繞投放、收集等環節,逐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,但仍存在居民對垃圾分類意義和重要性認識不足,垃圾分類意識不強,分類方法不夠熟悉,廚余垃圾投放尚未成為居民普遍行動和生活習慣等問題。
委員建議,下一步應采取網格化、精準化、智能化多措并舉的宣傳形式,聚焦垃圾分類相關的國家政策、法律法規、分類知識和意義進行再宣講再動員,大力開展公益性、群眾性垃圾分類知識競賽、展板宣傳,定期在公共場所播放分類知識視頻等,聚焦“不愿分、不會分”等問題,增強公企單位、公共場所人員對垃圾分類意義和責任認識,讓垃圾分類責任意識入腦入心見行動,從源頭上解決問題;同時加大公共場所垃圾分類標識的覆蓋面,充分利用電子智能屏、智能櫥窗等設施,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,同時加大專項督查力度,健全獎懲機制,提高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,促進垃圾分類自覺性。

最后,榮為強調,哈爾濱作為全國首批開展垃圾分類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,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,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道里區主城區示范帶動作用,完善分類投放管理機制,創新監督管理方式,引進先進技術,有效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、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,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。同時希望能通過政協平臺,匯智聚力,建言獻策,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見行見效,為道里區高質量振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(完)